在擁有2個LC鍋後 深刻體會好鍋的精妙之處
話說那天被靠在櫥窗邊的紫色LC鍋吸引 進去Sur La Table的店裡
緊接著看到旁邊的Staud鍋! 這不是Christina大力推薦的鍋子嗎?
頓時整個人陷在那裡 無法自拔
就在這時侯 我想到 ㄟ... 已經有了兩個好鍋 卻還用著Ikea 365+系列的刀
其實 我更需要的是好刀阿!!
此念頭 順利把我從鍋子區"救"出來
走到刀區 正好有人在跟另一個客人解說刀子
太好了! 趕緊加入 認真聆聽
那客人要考慮考慮 離開後
這位專家Bud先生 就全心的服務我這個客人了
他的背後是一面刀子的展示廚櫃
前方有個備餐台(island) 亦有一些試用的刀子 展示一側的玻璃在下方.
一排是日本刀 另一排是德國刀
檯面上 備有幾顆馬鈴薯 跟一顆檸檬
首先拿出德國刀 鼎鼎大名的雙人牌(Zwilling J.A. Henckels)& Wusthof
刀子一體成型 整個進入刀把中
刀子的重心 約莫在刀把前方1/3處
所以握刀時 手掌要握在刀把的中段左右
試用時 要他教我試兩種切法
一個是垂直往下切 感受刀的鋒利
一個是由刀子前方往後帶(slide) 感受握刀滑動時 刀鋒的流暢度
接著 他拿出日本刀
一把是 雅(Miyabi)的刀子
這系列的刀 是由料理鐵人 森本正治 (Masaharu Morimoto) 所開發的
刀子比德國刀輕的多 刀子也是一體成型沒入刀把中
我比較喜歡日本刀的重量
同時知道我是右撇子 (right hander)
所以 他拿出另一把日本刀 旬(Shun)
此刀到手 驚為天人!
不僅重量比雅還輕一點點 刀把的D型設計就是為右撇子握刀而來的!
刀子的重心在刀刃跟握把之間 也就是整把刀的中段
所以在使用時 手可以更靠近食材 掌握更順暢
毫無疑問 這把很適合我 是我想要的刀!!
除了主廚刀(Chef Knife) 同時買了一把番茄刀 (Tomato Knife) 跟一把 Knife Steel (不鏽鋼棍)
所謂番茄刀跟麵包刀 都是同樣的意思
主要用在外硬內軟的食材上 ex. 番茄, 檸檬, 鳳梨...
主廚刀的刀刃設計 無法有效穿過較有韌性的外皮
所以下刀時 會在切口造成擠壓
這時 就需要有波浪的刀刃 來解決切口壓力的問題了~
既然今日在此店有專人讓我試刀跟介紹 趁機多發問 學習一點知識/常識
我把我其他 Dummy 問題跟得到的答案 羅列如下:
Question:德國刀跟日本刀 到底哪個好?!
Ans.沒有優劣問題. 德國的雙人或是Wusthof 或是 日本的雅&旬, 都是很好的刀子. 端看使用者的喜好與習慣.
兩者的差異, 重量的部分: 德國刀已經有250年的歷史了. 當年做刀的概念是為了"砍殺". 所以, 沿習下來作工就是重而實. 日本刀 如:旬 是從小刀出發的 (pocket knife) 所以開始就是以輕巧主要考量.
另一個差異是刀刃的設計: 德國刀的刀刃比較窄, 只有在刀緣前方一點點; 日本刀刃是一個較長的斜面下來. 在試用時, 摸過刀面, 感受到差異. 文字很難展現, 有空在拍照解釋.
Question: 我做菜都只用一把刀, 主廚刀. 是否需要買刀組阿?!
Ans. 即便是大廚 常用的也是那兩三把刀. 主廚刀之所以叫主廚刀, 就是因為他萬用. 除了這把之外, 麵包刀是可以選一或兩把, 大的可以切鳳梨/ 土司; 小的切檸檬/ 番茄 都很好用. 另外, 有些人可能會買小把的刀 切蒜末阿, 洋蔥末時比較好使. Bud認為 不需要買刀組.
Question: 那我多久要磨一次刀呢?
Ans. 你買的旬, 用幾年都不用磨刀. 若幾年後覺得刀鈍了, 包好寄到Oregon, 他們可以免費磨刀, 然後寄回來給你. 你只要付單程運費就可以了. (OS. wow! nice) 但是, 你有Knife Steel嗎? (吭?! 那是什麼?)
Question: Knife Steel是什麼? 要幹麻的?
Ans. Knife Steel是日常保養刀子用的. 除了清潔外, 每次用刀, 都應該要用這個不鏽鋼棍刷刷刷一番, 就像電影演的一樣. 他建議每次用都來一下, 因為有時總會忘記嘛... 刷這個的目的是讓每此使用後, 可能留在刀刃的小削被有效清除. 此道具沒有磨刀作用, 但可以保持刀子鋒利, 純粹是保養.
另外Bud問我有沒有刀座, 別讓刀躺在那裡喲~
就這樣 我很開心的帶著我的新刀回家嘞~
PS.
我的心得是, 買刀跟買鞋一樣, 一定要試!
我的手真的跟這刀很合! 買回來後, 每天都在想我要切什麼菜來煮~ :D
It's all about my life. Nourish it with any thing interest me and deliver positive energy to people around me.
2010年8月31日
2010年8月22日
My Battle Starts!
幾經掙扎 終於決心加入健身房 並找trainer協助
把我的問題交給他們處理
All I have to do is following her instruction.
八二一 my battle起始之日
第一堂課的開頭 有點不知所措 一個全新的經驗
既陌生又熟悉 畢竟 這不是我第一次上健身房 使用那些機器
但上次去 至少是5年以前 也年代久遠了
週六早上10點 現身健身房 在Training區域 尋找我的教練 Leslie
一個身材勻稱的白人女教練 第一眼印象 不是我習慣的相處類型
於是在忐忑中 開始了我的課程
前三堂課買的是Personal Training Introductory Package
基本上該方案的設計 是教你如何使用健身房中所有的設備
這個健身房有一個我很喜歡的設計 就是在重量訓練的器材擺放方式
以前在亞歷山大時 受限於空間之故吧 只有分區擺放
但在這裡 他有5-6排的重量訓練的器材 面對一大面鏡子
越靠近鏡子的類別 難度越高
而同一排內 若依序使用 可以運動到全身不同位置的肌肉群
這是相當直接的設計 不需要多想 只要依序使用就可以了!
回到課程上
第一堂課 教練問我目標是甚麼 我告訴他 我想減重
目標是120磅 (約54.5kgs) 我認為這是ㄧ個健康的重量
我跟他說 等到了那體重後 再看下一步要怎樣
他接著問我 那你有想要甚麼樣的身材
What?! 難道我想要甚麼身材就可以是甚麼身材嗎? 這麼神?!
當時 還真的是沒有idea!
所以 當他在講好幾種形容詞時 突然有一句 聽起來很順耳
"Thin & Toned"
Yes, Thin & toned is nice!
我的小小紀錄單上 就多了Thin & toned了~
我也告訴他 很多亞洲女生不想要肌肉 但我不介意
我覺得有些肌肉線條比較好看
於是乎 在我們似乎達成共識後 開始今天的課程
先在我最喜歡的心肺器材上暖身5分鐘後 接著伸展腿部
由於長期on & off的瑜珈練習下 我的筋骨柔軟度跟延伸性(flexibility)竟比教練還好
伸展完後教練帶我做器材 下半身兩種 上半身兩種 交替
每種都是做15下, 做兩組
下半身的器材 我以前常做 所以蠻熟悉的
下半身的沒甚麼經驗 這次經驗很好 很喜歡~
小單子上寫了器材的重量 做為我自己去練習時的依據
做完之後在做核心肌群的運動 就這樣50分鐘
教練問我 以前是運動員嗎? 因為我的動作都做得很到位 精神態度也很好
我不禁想 原來 我看起來像是發胖的運動員 哈哈哈
教練提醒 後續若有痠痛 不要定住不動 反而要做ㄧ些伸展 或是 散步
這樣可以讓痠痛代謝掉 否則 不動反而會留在身上 累積漲大
頭ㄧ次聽到這樣的建議 所以 下午也不敢睡
出去走路逛街 希望把可能累積在肌肉的乳酸代謝掉
接著我問教練 在下一次上課前 我應該怎麼運動呢? 比如cadio 45mins or 1hr?
他給我的建議是
那個我很愛的心肺器材 3次 依照他建議的設定參數進行 20-30分鐘
重量訓練 2次 及全身的核心運動 2次
就這樣 有點挑戰 但又不是難到讓我害怕有壓力
他沒有要我做太多的cadio 而是20-30mins 這讓我很驚訝!
但我喜歡這樣的循序漸進
猶記當年第一次練瑜珈 是在芝加哥念書時
瑜珈老師要我們專注於自己 好好呼吸 好好伸展
後來回到台灣後 有次到亞歷山大上一堂非常熱門的瑜珈課
我擠在遠遠的角落 老師要我們做著難度極高的動作 還說大家一定可做到
心想 為何要這樣呢? 每個人的柔軟度都不同 為何沒做到就像是不努力一樣?!
同樣的比較 在一個核心肌群的動作 叫Bridge
在台灣上拳擊有氧時 老師很愛在最後要我們做這個動作
ㄧ次就要1分鐘 而且要做兩次!
結果是讓我十分抗拒做這個簡單的訓練 甚至因此不太想去上我愛的拳擊有氧
而我的trainer在這個動作上 叫我做20秒 休息後 再做一組
這 就是不同的Approach! 必須說 我喜歡美式的做法
在教練課程結束後 我又回到心肺功能器材上運動了35分鐘
滿足的離開了健身房
之後的一整天 我的身體不斷發熱 好似還在燃燒ㄧ般
這樣的感覺 讓我想到小時候 暑假在游泳池大玩特玩後的午後
就這樣
My battle starts at the later summer in South Cal!
把我的問題交給他們處理
All I have to do is following her instruction.
八二一 my battle起始之日
第一堂課的開頭 有點不知所措 一個全新的經驗
既陌生又熟悉 畢竟 這不是我第一次上健身房 使用那些機器
但上次去 至少是5年以前 也年代久遠了
週六早上10點 現身健身房 在Training區域 尋找我的教練 Leslie
一個身材勻稱的白人女教練 第一眼印象 不是我習慣的相處類型
於是在忐忑中 開始了我的課程
前三堂課買的是Personal Training Introductory Package
基本上該方案的設計 是教你如何使用健身房中所有的設備
這個健身房有一個我很喜歡的設計 就是在重量訓練的器材擺放方式
以前在亞歷山大時 受限於空間之故吧 只有分區擺放
但在這裡 他有5-6排的重量訓練的器材 面對一大面鏡子
越靠近鏡子的類別 難度越高
而同一排內 若依序使用 可以運動到全身不同位置的肌肉群
這是相當直接的設計 不需要多想 只要依序使用就可以了!
回到課程上
第一堂課 教練問我目標是甚麼 我告訴他 我想減重
目標是120磅 (約54.5kgs) 我認為這是ㄧ個健康的重量
我跟他說 等到了那體重後 再看下一步要怎樣
他接著問我 那你有想要甚麼樣的身材
What?! 難道我想要甚麼身材就可以是甚麼身材嗎? 這麼神?!
當時 還真的是沒有idea!
所以 當他在講好幾種形容詞時 突然有一句 聽起來很順耳
"Thin & Toned"
Yes, Thin & toned is nice!
我的小小紀錄單上 就多了Thin & toned了~
我也告訴他 很多亞洲女生不想要肌肉 但我不介意
我覺得有些肌肉線條比較好看
於是乎 在我們似乎達成共識後 開始今天的課程
先在我最喜歡的心肺器材上暖身5分鐘後 接著伸展腿部
由於長期on & off的瑜珈練習下 我的筋骨柔軟度跟延伸性(flexibility)竟比教練還好
伸展完後教練帶我做器材 下半身兩種 上半身兩種 交替
每種都是做15下, 做兩組
下半身的器材 我以前常做 所以蠻熟悉的
下半身的沒甚麼經驗 這次經驗很好 很喜歡~
小單子上寫了器材的重量 做為我自己去練習時的依據
做完之後在做核心肌群的運動 就這樣50分鐘
教練問我 以前是運動員嗎? 因為我的動作都做得很到位 精神態度也很好
我不禁想 原來 我看起來像是發胖的運動員 哈哈哈
教練提醒 後續若有痠痛 不要定住不動 反而要做ㄧ些伸展 或是 散步
這樣可以讓痠痛代謝掉 否則 不動反而會留在身上 累積漲大
頭ㄧ次聽到這樣的建議 所以 下午也不敢睡
出去走路逛街 希望把可能累積在肌肉的乳酸代謝掉
接著我問教練 在下一次上課前 我應該怎麼運動呢? 比如cadio 45mins or 1hr?
他給我的建議是
那個我很愛的心肺器材 3次 依照他建議的設定參數進行 20-30分鐘
重量訓練 2次 及全身的核心運動 2次
就這樣 有點挑戰 但又不是難到讓我害怕有壓力
他沒有要我做太多的cadio 而是20-30mins 這讓我很驚訝!
但我喜歡這樣的循序漸進
猶記當年第一次練瑜珈 是在芝加哥念書時
瑜珈老師要我們專注於自己 好好呼吸 好好伸展
後來回到台灣後 有次到亞歷山大上一堂非常熱門的瑜珈課
我擠在遠遠的角落 老師要我們做著難度極高的動作 還說大家一定可做到
心想 為何要這樣呢? 每個人的柔軟度都不同 為何沒做到就像是不努力一樣?!
同樣的比較 在一個核心肌群的動作 叫Bridge
在台灣上拳擊有氧時 老師很愛在最後要我們做這個動作
ㄧ次就要1分鐘 而且要做兩次!
結果是讓我十分抗拒做這個簡單的訓練 甚至因此不太想去上我愛的拳擊有氧
而我的trainer在這個動作上 叫我做20秒 休息後 再做一組
這 就是不同的Approach! 必須說 我喜歡美式的做法
在教練課程結束後 我又回到心肺功能器材上運動了35分鐘
滿足的離開了健身房
之後的一整天 我的身體不斷發熱 好似還在燃燒ㄧ般
這樣的感覺 讓我想到小時候 暑假在游泳池大玩特玩後的午後
就這樣
My battle starts at the later summer in South Cal!
搬家二部曲 --- 非好萊屋生活
在搬遷閱讀筆札時, 發現文章的日期是可以更改的!!
這真是個絕妙功能! 如此我就可以把過去的文章搬過來, 設定成當時的日期了~
My space始於2006年2月 累積相當的文章
其中不乏圖文並茂 一時間全部搬過來 需要相當的時間才能完成
因此 就把搬來南加後的雜記 經過篩選後搬過來
此類文章 會歸類在兩類別中: 隨筆雜談 & 非好萊屋生活
其實 生活中的所有小心得與見聞 都可稱為隨筆雜談
但 天知道我這輩子還會搬到哪
有些屬於當時當城的生活 多個類別方便我老的時候回味找文
雖然住在大洛杉磯區 但過的日子絕對不是好萊屋式的生活
類別名稱 油然而生~
這真是個絕妙功能! 如此我就可以把過去的文章搬過來, 設定成當時的日期了~
My space始於2006年2月 累積相當的文章
其中不乏圖文並茂 一時間全部搬過來 需要相當的時間才能完成
因此 就把搬來南加後的雜記 經過篩選後搬過來
此類文章 會歸類在兩類別中: 隨筆雜談 & 非好萊屋生活
其實 生活中的所有小心得與見聞 都可稱為隨筆雜談
但 天知道我這輩子還會搬到哪
有些屬於當時當城的生活 多個類別方便我老的時候回味找文
雖然住在大洛杉磯區 但過的日子絕對不是好萊屋式的生活
類別名稱 油然而生~
2010年8月20日
搬家一部曲 --- 閱讀筆札
閱讀 是從大學才開始養成的習慣
當年眷戀水源街上 一家小小的書店
裡面的選書 跟學校授課課程無關
而是充滿了翻譯文學與小品
涂四金 小王子 麥田捕手 都在那小小的書店相遇
夢想自己有天能有一整櫃子的書
不同時期 閱讀的偏好也跟著變化與拓展
選書的能力也跟著增加
所謂的能力 指的是個人喜好與個人感受的程度相關 與他人評價無關
終於 這項嗜好 成了我的良伴
伴我度過過去一年無數獨自一人的夜晚與週末
所以決定把2009/ 2010的閱讀筆札慢慢搬過來新家
在新家 她們將不會受到字數的限制
將來在重讀時 也可以把新的感想加在上面
閱讀筆札 會在這裡繼續耕耘與茁壯
當年眷戀水源街上 一家小小的書店
裡面的選書 跟學校授課課程無關
而是充滿了翻譯文學與小品
涂四金 小王子 麥田捕手 都在那小小的書店相遇
夢想自己有天能有一整櫃子的書
不同時期 閱讀的偏好也跟著變化與拓展
選書的能力也跟著增加
所謂的能力 指的是個人喜好與個人感受的程度相關 與他人評價無關
終於 這項嗜好 成了我的良伴
伴我度過過去一年無數獨自一人的夜晚與週末
所以決定把2009/ 2010的閱讀筆札慢慢搬過來新家
在新家 她們將不會受到字數的限制
將來在重讀時 也可以把新的感想加在上面
閱讀筆札 會在這裡繼續耕耘與茁壯
2010年8月19日
格子搬新家
受夠了 msn space的介面 決定搬家 落腳於此
只是舊文要一起搬過來呢? 還是就讓他們留在那裡...
這.. 需要點掙扎才能決定
之前把space是封閉的環境 只讓朋友看
這裡會先開放成公眾環境
主要 還是讓親朋好友分享我的生活
畢竟 我生活的地方離大家很遠哪!!
文章內容 什麼都有 沒有設定
誰叫我太愛嘗試不同的事物
就看我想不想公開大伙瞧瞧囉~
只是舊文要一起搬過來呢? 還是就讓他們留在那裡...
這.. 需要點掙扎才能決定
之前把space是封閉的環境 只讓朋友看
這裡會先開放成公眾環境
主要 還是讓親朋好友分享我的生活
畢竟 我生活的地方離大家很遠哪!!
文章內容 什麼都有 沒有設定
誰叫我太愛嘗試不同的事物
就看我想不想公開大伙瞧瞧囉~
訂閱:
文章 (Atom)